冬甩
「冬甩」來自英語新聞術語「Donut」,意指記者在進行現場實況直播報道時,將預先錄製的新聞片段夾雜其中。 舉例說,新聞報道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銷情時,很多時會先由記者在維園現場報道花市的最新情況,之後便會緊接播放早前特首到花市購物,或是其他市民及商販的訪問片段,最後再交回身處現場的記者總結。這種包裝新聞故事的方式,行內稱為「冬甩」。
「冬甩」來自英語新聞術語「Donut」,意指記者在進行現場實況直播報道時,將預先錄製的新聞片段夾雜其中。 舉例說,新聞報道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銷情時,很多時會先由記者在維園現場報道花市的最新情況,之後便會緊接播放早前特首到花市購物,或是其他市民及商販的訪問片段,最後再交回身處現場的記者總結。這種包裝新聞故事的方式,行內稱為「冬甩」。
「Teaser」,意思即是預告片,當用於電視新聞業上,則指在新聞報道節目開始前或每一節完結後的新聞預告片。當值編輯一般會按新聞的重要性,揀選三至四篇報道撰寫精要內容,並配合畫面剪輯成「Teaser」,讓主播讀出,向觀眾簡述下一節的重點新聞內容,吸引觀眾在廣告時段後追看。
「直播突然沒畫面,即接回廠景,叫主播『潛水』執生。」 新聞主播一般會利用鏡頭前的「提詞器」(Teleprompter)報道新聞,但當遇上突發新聞或機件故障,主播便要低頭,即場讀出手稿,這舉動俗稱為「潛水」。 主播「潛水」的情況時有發生,尤其是當現場直播記者會期間,主播很多時會趁機記下重點內容,並在直播完結後,即時「潛水」讀出剛才的記者會內容(Wrap-up),極考應變與急才。
面對部分新聞採訪,因現場環境所限等各種的特殊情況而未能安排大量傳媒出席採訪,主辦單位很多時會事前跟各大傳媒機構商討,安排個別媒體的記者及攝影師擔任傳媒界代表出席採訪,事後再將採訪內容、相片及新聞片段分享給其他傳媒同業。這種聯合採訪的做法,行內稱為「做Pool」。 至於負責「做Pool」的傳媒機構安排,通常由各大傳媒機構事前擬好名單及次序,再輪流負責,背後正正體現了傳媒行業的團結精神。
接受大批傳媒訪問的場面通常都會有「咪兜」方便採訪,但當遇上突發場面或要進行街訪,記者就要拿着手咪即場訪問被訪者,而傳媒行內就將這項日常工作形象化,稱之為「扑咪」。 面對突發的採訪現場,拿着手咪的記者要一眼關七,時刻留意「目標人物」的出現,隨時準備一踴而上,將咪遞到目標人物面前,尾隨的攝影師亦要極速追上,尋找最佳位置安置攝影機,再示意記者即時提問。若遇到不願停下受訪的被訪者,記者和攝影師便要即時「追扑」,一邊緊隨被訪者,一邊追問。 除此之外,由於沒有「咪兜」協助,扑咪時記者要一手拿着手咪,另一隻手用手機打筆記,同時要適時追問,有時身體更要微微蹲下,避免阻擋身後的攝影機鏡頭,既講求一心多用,亦考體力,絕不簡單! 相片提供:楊耀文
「Feed帶」是電視台的專門術語。通常攝影師在現場採訪後,所拍攝的新聞片段會先儲存在藍光碟或影帶內,為求爭分奪秒,隨行採訪的工程人員,會物色較接近電視台設於山上的信號發射站的有利位置,利用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技術,透過微波將所拍的影像即時傳送到電視台的新聞部,由另一端的同事同步錄下影像作剪輯之用。 ENG技術亦可用於現場直播,但隨着科技進步,市民對直播質素的要求亦有所提升,近年電視台已紛紛轉用「便攜式高清畫質新聞直播背包」(TVU),利用流動數據網絡即時進行直播及傳送畫面。
以中文字面直解「Hit Shot」,意思即是「擊中畫面」,指的是新聞故事的畫面需要配合旁白內容。而要聲畫同步,就有賴記者與剪接師的溝通,揀選合適的片段。若遇上直播或需要即場讀稿的情況,主播或記者更要即時留意正在播放或錄影的現場畫面,配合畫面控制讀稿的速度,才能成功「Hit Shot」!
你每半小時在現場讀稿「做扒」,講講聆訊的最新消息。 「做扒」,早期稱為「食扒」,取自英文電視新聞術語「Standupper」的諧音,指電視台記者在現場持咪對着鏡頭讀白的畫面。記者「做扒」的內容需要配合採訪現場的環境及報道的內容而即場構思,極考應變能力。有時記者更需要與主播互動,增加現場感,並不時跟進相關新聞或現場的最新狀況,讓讀者更清楚事件的發展。
所謂「咪兜」,指的是傳媒用來擺放收音咪的支架,讓受訪者站在咪兜前,接受記者提問,方便傳媒收音及錄影。而咪牌的擺放位置通常先到先得,因此為了讓咪牌在電視台前有更佳的「出鏡」效果,記者很多時要與時間競賽,霸佔較好的咪兜位置。 此外,立法會會議廳外的記者區的咪兜,則長期擺放了各大傳媒的收音咪,以備不時之需。而遇上重大的法庭新聞,有時攝影師及工程人員為了方便採訪,更會事前用梯、索帶及其他物資,自製咪兜,供其他行家使用,創意爆燈!至於若遇上沒「咪兜」的情況,行家便要齊齊「扑咪」。詳情下回分解! 相片來源:鄧穎韜Tang Wing To
「Ad Lib」這詞語源自拉丁文「Ad Libitum」,意指隨意或即興,若應用在傳媒行業上,則指沒經事前準備的旁述或讀稿。「Ad Lib」很多時出現在新聞主播或記者做現場直播時,他們需要單靠眼前所見的畫面以及手上有限的資訊及背景資料,臨場發揮做旁述,為觀眾提供相關最新的消息,極考臨場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