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day in History

兩鐵合併

2007年12月2日,地鐵公司與九廣鐵路公司正式合併,稱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九廣鐵路則結束逾九十年的鐵路業務,交由地鐵公司管理及營運。 當日最後一班九廣鐵路列車於凌晨開出,不少鐵路迷在各車站爭取時間,在九鐵標誌前合照留念,亦有市民到九龍塘站排隊,購買九鐵單程票留念。尾班車開出後,過千名員工隨即趕緊換上新標誌及指示牌。至清晨五時許,港鐵行政總裁周松崗穿上港鐵新制服,扮演鐵道員搖旗吹哨,指揮首班列車開出……

兩鐵合併 Read More »

韓農反世貿騷亂

2005年12月,香港舉辦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會議引起世界各地反全球化運動及反世貿示威者齊集香港,會議前夕,示威人士發起不少示威及遊行,直到12月17日演變成騷亂。 示威者當中以韓國農民為主,他們反對世貿提倡的自由貿易,認爲會損害韓農的經濟利益。由於之前每次的部長級會議都引起激烈的示威衝突,因此在舉辦會議之前,香港警方已經在會場外佈防,以防會議受到影響。然而,韓農示威形式多樣,除了普通的遊行示威外,更會以苦行、跳海等方式表達,在會議進行期間已經多次與警方發生衝突。 衝突的高峰在17日。韓農為阻會議進行,當日下午突然將示威升級,發動多次的衝擊,試圖衝破警方的防線,進入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示威活動令灣仔區一帶交通陷於癱瘓。為平息騷亂,警察共發射34枚催淚彈及6發布袋彈驅散示威者。事件直到晚上才得以平息。翌日,警方公佈騷亂期間,拘捕超過1000人,大部分人在隨後一至兩日已經獲釋,當中839名為南韓男子。多日衝突最終導致137人受傷。

韓農反世貿騷亂 Read More »

董建華辭職

2005年3月10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在上任特首的第八個年頭,突然以健康理由向中央政府請辭。他表示,自知健康情況大不如前,影響工作效率和思路,故以香港整體利益為重,決定辭去職務,並由時任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署任特首一職。 兩日後,國務院便批准董建華的請辭,而在同日的全國政協閉幕會議上,董建華則當選為政協副主席。當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讚揚董建華即使面對各種困難和壓力,仍「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恪盡職守、廉潔奉公」,並充分肯定他的工作。臨別前,董建華則感謝香港市民、各界人士及同事的支持,並表示會在新崗位努力為國家效力。 十二年後的同一日,南韓首位女總統朴槿惠則因嚴重損害民主精神,以及破壞法制而遭彈劾下台,成為當地史上首位被彈劾下台的民選總統。其後,她更因捲入親信干政及受賄案,而被判入獄二十二年。 相片來源:星島新聞集團

董建華辭職 Read More »

楊利偉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時正,運載神舟五號的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隨著火箭攀升至離地二百公里,當時身處神舟五號內的楊利偉成為中國史上踏出地球,邁向宇宙的第一人,同時亦讓中國繼美國與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成功載人上太空的國家。 中國航天史上「天地對話」的第一句,是在楊利偉升空後半小時向發射中心說的:「感覺良好,完畢。」八分鐘後,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李繼耐在發射中心正式宣布神舟五號發射成功。楊利偉在太空期間,多次與地面對話,其中一次更是與其妻兒通話。楊利偉妻子問:「在太空看地球是不是很美呀?」楊利偉回答說:「景色非常美!」楊妻繼說:「我們(從螢幕)看到你了,我們都為你感到驕傲!」 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期間,總共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14圈,直到10月16日凌晨6時23分,終於結束天宮一日遊,安全降落在木古郎牧場上,成為中國航天史上第一人!

楊利偉升空 Read More »

屯門公路巴士墜崖意外

2003年7月10日,屯門公路發生嚴重的交通意外。一輛往新界方向的雙層巴士駛至汀九橋時,懷疑被一輛突然切線的貨櫃拖架車撞向車尾,因此失控撞向防撞欄,並飛墜三十五米下的山坡,造成廿一人死亡、二十人傷,是香港歷來最嚴重的巴士車禍。 多年來,本港曾發生多宗涉及巴士的奪命車禍。繼2018年大埔公路發生造成十九人死亡、六十六人傷的巴士翻側意外後,政府成立「專營巴士服務獨立檢討委員會」,提出四十五項改善建議,包括加裝安全帶及車速限制器等。 相片來源:星島新聞集團

屯門公路巴士墜崖意外 Read More »

世衛組織將香港從疫區除名

2003年6月22日,香港已經連續20天沒有出現新的「沙士」個案,合符世界衛生組織為地區或國家從「沙士」疫區名單上除名的條件。在香港時間6月23日下午2時30分,香港正式從世衛嚴重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本地傳播名單中除名。香港歷經4個月的SARS疫情侵擾,最終造成1755人染病,299人死亡。 「沙士」對香港造成的影響深遠,為防範「沙士」或相關疾病重臨或入侵香港,政府在2004年6月1日成立衛生防護中心,並在防護中心之下設立了中央科學顧問委員會及七個科學委員會,希望通過專業的知識及專長對抗傳染病,有效地預防及控制疾病。 今年為「沙士」20週年,剛好碰上「新冠」結束緊急狀態,傳染病對社區帶來的危機看似暫告一段落,時任 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曾在2003年表示「沙士」病毒可能會再度出現。而20年後的今日,世衞總幹事譚德塞亦稱「另一種可能更致命的病原體威脅仍然存在」。面對未知疾病可能的爆發,袁國勇醫生寄語,徹底審視新冠疫情期間應對措施和教訓對準備下一次大流行至關重要。

世衛組織將香港從疫區除名 Read More »

謝婉雯醫生逝世

○三年沙士襲港,令港人永誌難忘。那場疫症導致1,755人受感染,299人死亡,當中包括八名前線醫護人員,而謝婉雯醫生便是其一。今日是謝醫生逝世十九周年。 當年任職屯門醫院胸肺科主任醫生的謝婉雯,主動請纓調入深切治療部治理沙士病人,期間與男護士劉永佳疑因沾染患者飛沫,而同受感染,最終相繼離世。事後,政府向謝婉雯追頒金英勇勳章,以表揚她英勇及無私的服務精神,其遺體則安葬於殉職公務員墳場「浩園」內。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亦宣布撥款成立「謝婉雯醫生培訓基金」,加強醫護培訓工作,藉此紀念她捨己的專業精神。 如欲了解更多香港自開埠以來齊心抗疫的歷史,歡迎親臨香港新聞博覽館,參觀全新的專題展覽「香港戰疫」,由鼠疫到新冠肺炎,一次過看盡香港百多年來的疫症! 相片來源:《蘋果日報》、《文匯報》

謝婉雯醫生逝世 Read More »

香港首位感染沙士病人 

2003年2月21日,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山二院)退休教授劉劍倫與妻子入住位於窩打老道的京華國際酒店(今九龍維景酒店)。翌日,劉劍倫因身體不適而到廣華醫院急症室求醫,因劉劍倫出現肺炎病徵,加上病情嚴重而被送往深切治療部。最終,劉劍倫在3月4日不治去世。 政府調查發現劉劍倫在中山二院工作時接觸過非典型肺炎病人,隨後出現肺炎病徵,但劉劍倫並沒有隔離就醫,反而與家人一同來港。在入住酒店期間,由於劉劍倫並沒有佩戴口罩,使到京華酒店的公共設施受到污染,最終造成16位酒店住客染疫,繼而引起社區爆發。 劉劍倫成爲香港第一位SARS病人,香港亦因此成爲疫區,最終造成299人死亡,包括6名公立醫護人員。

香港首位感染沙士病人  Read More »

九一一襲擊

2001年9月11日早上,美國發生一連串「自殺式恐怖襲擊」事件。十九名阿爾蓋達組織恐怖分子挾持了四架民航客機,分別撞向美國市內不同建築墜毀,造成超過三千人死亡。 事件中,紐約世貿中心的雙子塔是恐怖分子的頭號襲擊目標,兩架客機先後撞向兩棟樓高一百層的大樓,造成連串爆炸,並在兩小時內相繼倒塌,大批人走避不及罹難,部分人更因抵受不住濃煙及大火而選擇從大樓一躍而下,更有大批消防員和警員在拯救過程中殉職。至於另外兩班客機則先後撞向美國國防部的五角大廈及賓夕法尼亞州野郊,雙雙墜毀, 機上無一生還。 事隔多年,世貿雙塔遺址已改建成「九一一國家紀念博物館」,並於2014年起對外開放,展出襲擊事件的歷史相片及片段。而每年的今天,美國不少市民會到各遺址獻上鮮花悼念逝去的英靈。

九一一襲擊 Read More »

紅磡海底隧道的30年專營權屆滿

紅磡海底隧道是香港第一條連接香港島及九龍半島的過海隧道,是香港最繁忙的行車隧道,由於紅隧位置方便,南端出入口位臨近銅鑼灣,加上收費便宜,一直都是駕車人士的過海首選。   紅隧於1972年啓用,采取4線雙程行車,設計量只可以應對每日8萬架次車流量。因著人口增長及城市發展,根據運輸處統計,紅隧的行車流量早已經在1982年已達到飽和,此後,紅隧幾乎每日都會塞車,甚至每逢繁忙時間、周末及假期前夕,紅隧兩邊出入口必定出現交通癱瘓的情況。   直到1999年8月31日,隨著經營權屆滿, 特區政府收回隧道,並委托香港隧道及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管理隧道。其後,特區政府研究不同方案解決紅隧行車壓力的問題,但許多方案都無疾而終。直到近年政府陸續收回東西隧道的專營權後,在2023年8月正式實施三隧分流方案,通過新的收費模式,希望可以改善香港過海隧道的交通流量問題。

紅磡海底隧道的30年專營權屆滿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