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場啟用系統故障
1998年7月6日,位於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正式啟用,但首日運作便出現混亂情況。 當日,電腦系統出現故障,導致旅客無法從顯示屏得知登機閘口、航班編號及抵達時間等資料,導致航班延誤,更有旅客錯過登機時間。此外,行李分流系統在當日亦出現大混亂,空運貨站服務更一度中斷,導致大量貨物積壓在機場。這連串問題在運作一星期後,才陸續解決…… 相片來源:星島新聞集團
1998年7月6日,位於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正式啟用,但首日運作便出現混亂情況。 當日,電腦系統出現故障,導致旅客無法從顯示屏得知登機閘口、航班編號及抵達時間等資料,導致航班延誤,更有旅客錯過登機時間。此外,行李分流系統在當日亦出現大混亂,空運貨站服務更一度中斷,導致大量貨物積壓在機場。這連串問題在運作一星期後,才陸續解決…… 相片來源:星島新聞集團
1997年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在施政報告提出「八萬五建屋計劃」,每年供應不少於85,000個住宅單位,但1998年遇上亞洲金融風暴,本港樓價暴跌。1998年6月22日,董建華宣布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以穩定樓價,其中一項就是暫停透過拍賣或公開招標方式出售政府用地至99年3月底,合共涉及55幅地皮。 當時有意見認為,政府不應「一刀切」停止賣地,擔心會令日後的樓宇供應出現真空期,令樓價再次出現波動。 1999年2月,政府一度宣布於1999年4月恢復賣地,其後推出勾地制度,政府將有意出售的土地放進「勾地表」中,發展商可向政府申請及報價,如符合政府按市價估算的底價,便能勾出土地。但隨後數年樓價仍未見起色,2002年,時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的孫明揚再宣布九項救市措施,俗稱「孫九招」,包括取消拍賣土地,以及暫停勾地一年。至2011年,政府才決定恢復定期賣地。
相比日報只報道前一天新聞,晚報於中午截稿付印,讀者當日傍晚便可先睹為快,了解當天發生的新聞及財經消息。而晚報在七十年代深受讀者歡迎,其副刊往往是吸引讀者的一大賣點,就如金庸的第一套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就曾經在《新晚報》副刊連載,吸引大批讀者追捧。 然而,隨着交通發達、電子資訊流通,晚報無奈被市場淘汰而陸續停刊。《新晚報》亦於1997年7月27日正式告別報壇,成為歷史。 相片:《新晚報》創刊號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任主席江澤民宣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正式成立,同時宣布逾一百五十六年的英國殖民時期正式結束,帶領香港回歸祖國。當晚,主權交接儀式舉世矚目,香港無綫電視、亞洲電視、有線電台及香港電台四大電視媒體,聯合直播整個儀式長達48小時,讓各界共同見證這個歷史時刻。 事隔24年,你對香港的回歸相關舊事認識又有幾多?即上新聞博覽館網頁,了解更多!
1997年6月30日,英國結束在香港156年的殖民統治,香港回歸中國。當晚之主權交接儀式舉世矚目,國際及本地傳媒約6,500人參與採訪,全世界數以億計的觀眾收看。中英兩國領導人,以及多國領袖的見證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完成香港政權交接的歷史性時刻。 當天港督府下午舉行告別儀式,自1871年起飄揚超過一個世紀的港英旗最後一次降下,港督副官將旗幟交予港督彭定康。工人亦拆下中區政府總部以龍和獅為標記的英國殖民政府徽章,換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 當晚的香港主權交接儀式在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李鵬等人出席。當晚11時30分,兩國旗幟一升一降,代表主權交接。凌晨過後,查理斯王子、彭定康與其家人在添馬艦與市民揮手告別,登上皇家遊艇不列顛尼亞號告別香港。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董建華正式宣誓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
造價七十億港元,連接港島西營盤與西九龍的西區隧道(西隧)於1997 年4月30日投入服務。整項隧道建築工程歷時四十五個月,由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負責建造。當年,公司與港府於1993年簽訂為期三十年的「建造、營運及轉移」專營權合約,而有關合約將於2023年8月屆滿。 本港三條海底隧道中,西隧的收費最高,交通流量一直未及預期,雖然管理公司曾提供折扣優惠刺激流量,但仍未能有效疏導紅隧和東隧的繁忙車流。今年一月的數據顯示,現時西隧每日的平均車流量只有45,250架次。 相片來源;《明報》、《大公報》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最大型的遊樂場「荔枝園遊樂場」(「荔園」前稱),在1949年3月31日正式開業。位於九龍荔枝角的荔園佔地一百六十萬平方呎,除了有咖啡杯、碰碰車、飛龍過山車、掟階磚等娛樂設施和攤位遊戲,亦有全港首個真雪溜冰場及人工降雪的遊戲設施。園內動物園的「鎮園之寶」緬甸大象「Tino」更是不少人的集體回憶。 然而,隨着其他遊樂場及主題公園相繼落成,「荔園」最終不敵競爭,於1997年3月31日正式結業,原址土地則被政府收回用作興建住宅。多年後,「荔園」曾於2015年及2016年於中環海濱及亞洲國際博覽館短暫復辦,之後亦有茶餐廳及中菜館以「荔園」為主題,將港人的集體回憶以另一方式保留下來。 相片來源:《經濟日報》、星島新聞集團
1996年11月20日,油麻地嘉利大廈發生五級大火,死傷超過120人,當中更有消防隊長因災殉職,是香港史上最嚴重的高樓大廈火災事故。火災期間,新聞媒體報道相連不斷,不論是火場情況還是逃生者的困境,都盡收新聞報導中,其中以逃生者跳樓逃亡的情景及災場檢焦屍的報道最為震撼人心。 大火最終造成41死80傷的嚴重傷亡。經消防處與屋宇署調查後,災難發生的原因相信與大廈電梯維修工程造成的環境有關,加上大廈的根本性的問題——沒有安裝自動灑水系統,而部分商戶防火意識上的不足,隨意擺放雜物,最終引發災難。 慘劇發生後,引發社會對香港舊式商廈的防火措施的關注,而經過消防處及屋宇署檢查後,發現全港只有28%的私人樓宇的消防管理獲得滿意的評價,另外有80%的綜合用途樓宇的火災逃生路線不足。有關部門在事件發生之後也加强巡查相關舊式大廈,並在1998年6月修訂有關消防安全的條例,提供財政資助,協助相關大廈業主翻新或增設防火裝置,如自動灑水系統。嘉利大廈亦因火災破壞而空置到2003年,並在2007年重建成爲如今的佐敦薈(JD Mall)。
追溯歷史,香港隊早在1952年已開始參加奧運會,但一直與獎牌無緣,甚至被外國運動員輕看。直至二十四年前,1996年的7月29日,有「風之后」之稱的滑浪風帆運動員李麗珊,代表香港參加亞特蘭大奧運會,終於為香港奪得史上首面奧運金牌,為港人爭光,吐氣揚眉,並激動揚言「香港運動員不是垃圾」,成為港人之光。 相片來源:星島新聞集團
二十五年前的2月10日,大埔八仙嶺發生三級山火,燃燒長達四十小時,最終釀成五名師生死亡、十三人受傷。 時發當日中午,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紀念中學五名老師正在帶領四十九名學生到八仙嶺遠足,期間行至近仙姑峰山頂時,懷疑有人吸煙遺下火種引起山火,火勢火速蔓延令師生被困山頭。消防處立即聯同漁護處及民安隊,合力動員逾二百人參與救援,飛行服務隊亦派出直升機投擲水彈嘗試撲滅山火,並協助空運傷者到醫院。 然而,當時下山的路線被猛烈火勢阻擋,師生只能往山上逃生,期間兩名老師周志齊及王秀媚因協助學生攀崖逃生,自己卻走避不及,最終葬身火海。事後,政府於仙姑峰山腳興建一座涼亭,取名「春風亭」,並於亭前種下兩棵羅漢松,以紀念這兩位為學生捨身的老師。自始,政府亦每年進行一次跨部門山火及攀山拯救演習,以便各部門更有效率協助救援,以防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相片來源;星島新聞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