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day in History

港穗直通車恢復通車

1979年4月4日,中斷三十年的港穗直通火車恢復通車。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月14日,廣州解放,連接九龍及廣州兩地的直通車繼日佔時期後再次中斷。廣九鐵路英段及華段以羅湖橋為邊境總站,乘客需在羅湖站下車自行過境,再轉乘另一列火車。 19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曾向港英政府提出,希望兩地恢復運行直通火車,但無法達成協議。至1979年1月,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雙方再商討安排,同年3月,廣州鐵路局和九廣鐵路局的代表正式簽訂通車協議……

港穗直通車恢復通車 Read More »

長洲搶包山意外

每年佛誕,長洲都會舉辦太平清醮,北帝廟前必會有三座十八米高的包山,每座包山都掛滿六千個平安包,主持一聲令下,一班健兒便會蜂擁而上「登山」搶包,搶得愈多,全年愈順景。這個熱鬧場面,已成為長洲的重要節日傳統。 不過,搶包山比賽曾停辦27年,2005年才復辦。事源在1978年5月9日,兩座包山在比賽期間倒塌,逾百人與包山一起倒下,24人受傷,意外成因不明,但賽事自此被政府叫停。而今年佛誕正值全城抗疫之時,所以搶包山比賽亦需要再度停辦,健兒需待下年再戰。 順帶一提,香港新聞博覽館現已復館,如有興趣,大家不妨來館齊齊化身記者,模擬直播報道太平清醮巡遊! 相片來源:陳橋先生

長洲搶包山意外 Read More »

海洋公園開幕

獲評為全球最受歡迎主題公園之一的海洋公園於1977年1月10日正式開幕,四十多年間樂園不斷發展,殺人鯨「海威」、登山纜車、吉祥物「威威司令」、熊貓盈盈和樂樂等亦成為不同年代港人的集體回憶。 然而在營運上,海洋公園曾經歷多次低潮。自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起,公園盈利便開始下跌,五年後沙士襲港,訪園人次亦大減,有報道更指當時公園一天只有不足20人入場。之後,公園首度宣布每星期關園一天,以減少營運開支。沙士過後,海洋公園亦因受其他主題樂園的競爭影響,入場旅客大不如前,財政持續虧蝕。加上去年新冠肺炎襲港,公園被迫多次關閉,最長一次長達四個多月,令公園營運更添困難。 長年累月虧損令海洋公園欠下達87億元債務,一度面臨倒閉危機,最終在去年獲政府撥款54億元解決財困問題,同時園方亦獲政府首輪「保就業」津貼5967萬元用作支薪,令公園暫時度過難關。 相片來源:星島新聞集團

海洋公園開幕 Read More »

葛柏被引渡回港受審

1975年1月7日,前總警司葛柏因貪污罪被廉政公署引渡由英國返港受審,最終被裁定串謀貪污及受賄罪成,判監四年及充公二萬五千元賄款。 六、七十年代,社會貪污風氣盛行,1973年6月,總警司葛柏被揭發擁有逾四百多萬港元,款項懷疑由貪污得來,因此要求他解釋款項來源,但期間葛柏成功潛逃到英國,大批市民感到不滿。8、9月期間,有學生及市民在摩士公園及維園舉行「反貪污,捉葛柏」遊行集會……

葛柏被引渡回港受審 Read More »

寶生銀行挾持人質事件

1974年5月24日,一名持槍劫匪闖入旺角上海街寶生銀行,挾持11名銀行職員,並與警方對峙超過20小時,最終有人質偷偷鬆綁,群起反抗,並與警方配合成功制服劫匪。這段驚心動魄的場面,當時由無綫電視全日直播報道。 為了取得最佳且安全的攝影位置,當時工作人員托着笨重的直播器材,走上銀行附近民居的天台,居高臨下記下一幕幕叫人震撼的畫面。

寶生銀行挾持人質事件 Read More »

香港廉政公署成立

六、七十年代,香港人口急增,經濟起飛造就了工業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然而面對醫療、房屋及教育等公共資源供不應求,社會貪污、賄賂成風,市民為求更快獲取資源及逃避刑責,紛紛「走後門」,以「茶錢」疏通官員,其中以警隊的貪污風氣最為嚴重,導致黃、賭、毒罪行橫行,民生及社會秩序因此大受影響。 直至1973年,時任總警司葛柏(Peter Godber)因被揭擁有逾四百三十萬元的懷疑貪污資產而被調查,引起全城哄動,期間葛柏成功潛逃英國,令民怨一觸即發,社會各界紛紛批評政府打擊貪污不力,更有大批市民以集會示威方式表達不滿。面對市民的強烈要求,時任港督麥理浩爵士,宣布成立專門調查貪污案件的機構,正視貪污問題。 1974年2月15日,香港廉政公署(ICAC)正式成立,開展肅貪倡廉的工作。

香港廉政公署成立 Read More »

《法定語文條例》正式公布

自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港英政府大部分主要官員均由英國人擔任,因此英文成爲當時唯一的官方語言,一切法律文件需以英文書寫,才具有法律效力,而政府的文書內容亦只會使用英文。 1964年,香港革新會首先建議將中文設為法定語言,1967年9月,新界鄉議局亦向政府提出類似的建議。至1968年,學界發起中文運動,要求爭取中、英地位完全平等……

《法定語文條例》正式公布 Read More »

海底隧道通車

1972年8月2日,連接紅磡至銅鑼灣的海底隧道正式通車啟用,由時任港督麥理浩主持剪綵儀式。當晚電視藝員沈殿霞率領一隊老爺車首先通過隧道,場面熱鬧。 海底隧道由十五節沉箱組成,跨越維多利亞港,全長1.86公里,耗資3.2億港元……

海底隧道通車 Read More »

六一八雨災

夏天,為大地帶來雨水,而在1972年6月18日,香港出現連日暴雨,導致觀塘翠屏道一幅填土牆傾瀉,淹沒山下七十多間木屋。在同一晚,港島半山寶珊道亦發生山泥傾瀉,先後沖毁多棟樓宇,其中樓高十二層的旭龢大廈,因抵擋不住山泥而全棟倒塌。同日多宗意外,最終一共釀成六十七人死、十九人傷。 意外發生後,香港各界隨即發起籌款賑災,事件亦令當局重視斜坡安全問題,並於1977年成立「土力工程處」,防範於未然。 相片來源:陳橋先生

六一八雨災 Read More »

無綫電視啟播

今時今日,電視廣播已踏入數碼制式的年代,而在1967年11月19日,無綫電視正式啟播,則見證着香港踏入無線制式廣播的開始。 早在1961年,港府已考慮引入無線制式廣播,結果到1966年才在八間申請牌照的財團中,敲定由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奪得經營權,營辦全港首間免費彩色娛樂及資訊節目的電視台。不過,當年市民要收看彩色電視節目都需要更換電視機,因此無綫電視特意在開台前舉辦電視機展覽及試播活動,吸引市民更換。 啟播後翌日,無綫電視便推出綜藝節目《歡樂今宵》,成為全球最長壽的電視節目。至於新聞部,初期晚上起用男主播報道新聞,包括李大為、何鉅華、朱維德、劉家傑等,有別於另一電視台麗的映聲,以女性擔任新聞主播的傳統。 相片來源: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無綫電視啟播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