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雄心」專題展覽揭幕禮暨精英運動員分享會
香港新聞博覽館於今天(9月25日)舉行「奧運雄心」專題展覽揭幕禮暨精英運動員分享會,由新聞博覽館主席陳祖澤先生、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楊德強先生及香港賽馬會主席陳南祿先生共同主持揭幕儀式。
香港新聞博覽館於今天(9月25日)舉行「奧運雄心」專題展覽揭幕禮暨精英運動員分享會,由新聞博覽館主席陳祖澤先生、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楊德強先生及香港賽馬會主席陳南祿先生共同主持揭幕儀式。
香港新聞博覽館推出「奧運雄心」專題展覽以來,公眾反應熱烈。今天(11月6日)舉行第二場「奧運雄心」精英運動員網上分享會,邀請了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楊德強先生介紹本港體育政策及資源,以及兩位劍擊運動員分享奮鬥的心路歷程,包括於1996年亞特蘭大殘奧會賽事中取得四面金牌,被喻為「天下第一劍」的輪椅劍擊運動員張偉良,以及於2020東京奧運男子團體花劍取得佳績的劍擊運動員張小倫。
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11月14日)舉行第三場「奧運雄心」精英運動員網上分享會,邀請了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楊德強先生、香港賽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先生、東京奧運女子劍擊運動員江旻憓、東京殘奧射箭運動員危家銓、東京殘奧游泳運動員許家俊出席,分享體育政策及運動員的奮鬥過程。
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12月26日) 舉行成立三周年慶祝活動暨「奧運雄心」徵文比賽頒獎禮。新聞博覽館主席陳祖澤博士致辭時表示:「回顧過去一年,因疫情關係,年初時的入場參觀人數一度受到影響。隨著疫情放緩,下半年的參觀人數已持續穩定增長。我們有信心在新的一年,博覽館與市民大眾,將會有更多更緊密的接觸。博覽館亦會加強與教育界的合作,推出針對學生、教師及家長的活動及課程,加強社會對新聞專業的認識,提高公眾整體的傳媒資訊素養。」
今年12月25日,是日本攻佔香港80周年。香港新聞博覽館推出「日佔時期香港的民生及報業」專題展覽,以當年的報章報道及實物圖片,展示香港市民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歲月,以及本港報業,在日本軍政府統治下,如何應對。
香港新聞博覽館推出「日佔時期香港的民生與報業」專題展覽以來,公眾反應熱烈。今天(1月15日)舉行第二場網上講座,邀請了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鄭寶鴻先生及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哲學博士周家建博士分享日本攻佔香港的歷史故事,以及侵略者發動戰爭的可怕。
第五波疫情肆虐,坊間出現不少關於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資訊,孰真孰假市民難以分辨。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5月14日)舉行「中醫藥如何有助預防及治療新冠肺炎」網上講座,邀請了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卞兆祥教授與大家分享中醫藥如何對抗新冠疫情,以及康復人士調理身體的方法。
報業,是香港新聞業發展的先驅。在報業蓬勃的年代,大街小巷,報攤林立,反映新聞與市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為了增加公眾對香港報業發展的認識,鑒古知今,香港新聞博覽館於3月至4月期間,舉辦舊報攤填色創作比賽,分為大專、高中、初中及小學組,反應踴躍,共有近三百份作品參賽。評審團在每組選出冠、亞、季軍作品及五名優異作品。
報業,是香港新聞業發展的先驅。在報業蓬勃的年代,大街小巷,報攤林立,反映新聞與市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近年網上購物及工作普及,網上騙案也愈來愈常見。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7月17日)舉行「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免受騙」網上講座,邀請了香港警務處助理處長(特別職務)(支援)郭嘉銓先生,以及香港生產力局網絡保安及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主管周啟發先生,與大家拆解網絡安全問題,讓市民大眾認清真假網上訊息,以免受騙。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香港新聞博覽館推出全新專題展覽「傳媒.香港.廿五年」,以報章報道、圖片及短片等方式,與港人一同回顧過去25年來本港傳媒大事及變化,讓公眾了解傳媒業的發展。
On 1 July 1997, China resumed the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 and adopted the concepts of“one country, two systems”,“Hong Kong people administering Hong Kong”and“high degree of autonomy”. Hong Kong went through its ups and downs in the past quarter-century. News is described as “the first rough draft of history”. How did the media record the history of Hong Kong during these 25 years? What changes had the news industry itself undergone during this period?
網上流傳不同虛假訊息內容,市民如何分辨真偽? 又應否轉發相關訊息?
網上訊息內容泛濫 ,市民可以如何有效地選取正確有用的資訊?
市民關心的不同社會議題 ,電視公共事務節目是如何製作及探討?
市民關心的世界大事、國際局勢,都流傳不同的訊息內容,我們可以如何從這些資訊中,找出真相?
第十六屆海峽兩岸暨港澳新聞研討會今天 ( 9月8日) 以線上及線下形式舉行,題目為「新聞媒體在數碼年代的挑戰」。
網上虛假訊息不斷流傳,市民可以如何分辨真假內容?
在數碼時代下,新聞媒體尋求營運上的轉變時,可以如何堅持新聞專業,又把握數碼化的科技及機遇﹖網上虛假訊息傳播迅速,業界又如何應對﹖
「鐵腳、馬眼、神仙肚」,前線記者的日常工作是如何?入行又需要具備甚麼條件?
一個總編輯如何同時負責及管理中英各兩份報章? 當中又有哪些苦與樂?
一名成功的公關是如何應對危機? 當中需要具備甚麼條件?
香港最早期的中文報業有哪些報章? 當中的發展過程是如何?
財經新聞背後的工作是如何? 當中又有甚麼機遇和挑戰?
剛過去的星期天,香港新聞博覽館舉辦一連串活動響應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舉辦的「文物時尚•荷李活道」!當日入館人數約1800人,氣氛非常熱鬧!當日活動十分豐富,參觀人士除了參觀展覽外,更在館內參加公眾導賞團及玩遊戲,亦有參觀人士特意「打卡」留念。
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12月10日) 舉行踏入五周年的慶祝活動,承蒙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擔任主禮嘉賓,並出席「說好香港故事」座談會,與新聞博覽館副主席陳淑薇女士交流對話。
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12月10日) 舉行踏入五周年的慶祝活動,承蒙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擔任主禮嘉賓,並出席「說好香港故事」座談會。
在大數據時代,社交媒體上充斥著不同資訊,我們可以如何分辨?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出現,港人經歷共五波疫情,當中2022年出現的第五波疫情為本港帶來最嚴峻的挑戰及痛苦經歷。
九月初,本港受著超強颱風及黑色暴雨的來襲。隨著全球暖化,極端天氣的情況愈來愈頻密,情況令人擔心。香港新聞博覽館於今天(9月30日)舉行「極端天氣的應對及啟示」講座,邀請了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先生與大家分享極端天氣、氣候變化及環保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