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博覽館為中西區增添新聞文化色彩

香港新聞博覽館2018年12月6日起開放予公眾參觀,除了接待預約的團體外,也吸引不少新聞界前輩、在職記者、市民大眾及中西區的街坊到訪。在周六、日,更少不了到區內發掘文化特色的人士。

中學生傳媒教育工作坊

香港新聞博覽館在 7 月 6 日及 7 日,接待了參加由新聞教育基金主辦的中學生傳媒教育工作坊的約 200 名同學,希望有助同學加深對傳媒工作的認識。

獲獎攝影師眼中的「香港新聞博覽館」

為慶祝「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推出十周年,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於 4 至 5 月期間,舉辦以歷史建築為主題的攝影比賽,為第一至三期活化計劃下共 11 幢歷史建築,每一幢選出一張「最佳相片」。黃澤翰先生的作品脫穎而出,成為拍攝「香港新聞博覽館」的「最佳相片」。

新聞從業員心靈健康講座

香港新聞博覽館與新聞教育基金及新聞行政人員協會於 10 月 22 日合辦「新聞從業員心靈健康講座」,邀得香港大學精神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廖廣申醫生及臨床心理學家黃蔚澄博士,與新聞界同業分享在編採近期社會事件時,面對重大的工作及精神壓力下,如何紓解,守護精神健康。

四川大地震倖存者謝海峰與潘德鄰醫生分享逆境自強

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12月17日)舉辦講座,邀得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倖存者謝海峰和潘德鄰醫生分享逆境自強。現已成為出色舞者的謝海峰,在潘醫生古琴伴奏下表演舞蹈,是兩人首次同台演出。是次活動吸引了近百人出席,包括中學生、大學生、家長、教師、校長、病友、社工等。

香港新聞博覽館吉祥物設計比賽結果

香港新聞博覽館舉辦的吉祥物設計比賽,吸引了超過340名中小學生及大專生參加,他們發揮創意,為博覽館設計獨特的吉祥物,展示同學們心目中的專業新聞工作者形象。是次比賽是香港新聞博覽館賽馬會傳媒素養教育項目的一部份,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目的是讓公眾藉此活動關注新聞報道客觀、全面及專業的重要性。

「疫情下工作之日常」網上講座

香港新聞博覽館舉辦「疫情下工作之日常」網上講座,邀得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及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及商業電台新聞及公共事務部記者馮天蘭、明報資深攝影記者及助理圖片編輯鍾林枝出席。

「從擺地攤到網購」網上講座

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12月27日) 舉行「從擺地攤到網購」網上講座,邀請香港新聞博覽館顧問鄭寶鴻先生及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黃鳳嫻女士與參加者穿梭時空,從上世紀初的地攤文化開始,到室內街市、超市大行其道,再到當下網購盛行的年代,暢談這百年以來港人生活面貌及購物習慣的轉變,亦會和大家分享如何做個精明消費者,分辨網上資訊的真偽。

「與疫同行」網上講座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一年,不少人生活、學業、工作及收入都大受影響,部分人漸漸出現抗疫疲勞,引致不同程度的情緒壓力。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1月17日)舉行「與疫同行」網上講座,邀請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及臨牀心理學家黃蔚澄博士,以及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醫生與參加者一同對抗「疫」境,拆解各大情緒病的警號,並分享抒緩情緒壓力的方法,協助港人在疫情下發揮正能量,尋找出路。

抗疫十九式有奬問答遊戲

香港人已經抗疫了一整年,大家現在每日仍然在對抗「新冠肺炎」,相信身心都已有點累,還記得1月17日曾繁光醫生在「與『疫』同行」網上講座教大家的「抗疫十九式」同「呼吸放鬆大法」嗎?!立即入來玩遊戲重溫一下,答對有可能有禮品!(截止日期: 18/2)

「疫苗知多少」網上講座

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2月6日)舉行「疫苗知多少」網上講座,邀請兩位2019 冠狀病毒病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成員介紹各款疫苗對不同人士的有效性及副作用等專業和正確知識,有助公眾明辨媒體選擇適合自己接種的疫苗, 同時亦讓公眾了解和分辨來自不同平台有關疫苗的訊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