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主任:新聞幕後指揮
前線記者每天要到不同地方採訪,而幕後就有賴採訪主任的決策和部署,指揮調度人手。
要將新聞影像實時直播,工程人員(E.N.G.)擔當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在數碼廣播尚未普及的年代,工程人員要物色最近訊號發射站的地方,拖線「開link」以微波將攝影機的片段實時傳送回電視台。
要完整講述一則新聞的前因後果,並平衡不同角度,往往需要大堆新聞片、被訪者訪問、記者旁述,以至相關的圖表及動畫配合,而剪接師 (Video Editor) 就負責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這些材料剪輯成完整新聞播出。
美味的佳餚也要配上精美的賣相,色香味俱全,才能吸引食客,報刊報道亦如是,而這門工夫就全靠一班專業的報紙排版員。每日,報紙排版員都要因應當日各則新聞的篇幅、標題、相片、插圖,新聞的內容、廣告欄位的數目和大小,以及編輯的要求,將每則新聞及廣告湊合排成一張張報紙,確保內容吸晴易讀,同時突顯每則新聞的重點,極考美術與新聞觸覺。
五十年代,香港報館尚未應用電腦排版及印刷技術,報紙印刷全靠排字工人,按文稿的一字一句,用鉛製字粒逐字逐句排列,再掃墨印成報紙。這工序稱之為「活字印刷」。排字工人熟練的「摩打手」,每小時可檢排多達二千粒鉛字。不過,由於長時間接觸染過墨的鉛字粒,他們手指往往被染黑,故有「黑手黨」的稱號。
做紙媒辦報,可謂廿四小時不停步,記者、採主、攝記由早到晚四出採訪城中各大小新鮮事,筆耕寫成報道,再排版付印。每當凌晨過後,大家放工回家休息之際,卻是一班印刷、發行和疊報紙工人的黃金開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