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闻日记」摄影比赛结果公布

由香港新闻博览馆主办的《我的新闻日记》摄影比赛圆满结束,感谢四个组别来自160间院校、共563位同学的热烈参与,以独特的镜头触觉和视野为新闻故事注入无限创意与温度。 经过评审的仔细甄选,各组别的得奖名单经已出炉,结果如下:

冠军

何允祈 优才(杨殷有娣)书院

作品名称:喧闹的果栏

作品简介:

油麻地果栏是香港水果供应枢纽,入夜后窝打老道一段马路两旁的水果箱高叠如山。工人在窄巷和马路间穿梭,以熟练的手势和汗水搬运一箱箱来自世界各地的水果。货车尾板撞击声、推车与地下碰撞声,混杂栏商和买手讨价还价的吵闹⋯⋯交织成这座城市永不停歇的节奏。这独特的街景,展现了香港的勤奋灵动,也满载着果香和人情味。

亚军

尤沁言 基督教圣约教会坚乐小学

作品名称:爱

作品简介:

我的新闻日记~爱

假期和爸爸远足,看到这温馨的一幕,顿时令我百感交集……

我很想念已离开了我们五年的妈妈。

还清楚记得你像照片中的猴子妈妈紧紧拥抱着我,

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一一被这照片唤醒了!

一刹那浮现出和你的点点滴滴,

妈妈:我想对你说:我们很想念你!我长大了,

明年会升读中学了,我会好好读书和生性做人,

你不用担心我们……

有空时我和弟弟会带你喜欢的食物来拜祭你。

晚了,妈妈:希望在梦中能看到你。

季军

曾善筠 香港教育大学赛马会小学

作品名称:

与风共舞的枝上雪

作品简介:

你能与风暴共舞吗?它吹得巨木左摇右摆,它吹得海水如流星般侵袭地球,它令万物皆对它俯首称臣。

却见它,那枝上的雪——大白鹭,正与风共舞。风越狂,它身越稳;雨越急,它意越定。那不是对抗,而是经年累月的怂容,它与风雨共谱一曲生命的韧性。

优异奖

薛棨匡 圣若瑟英文小学

作品名称:岸边渔市

作品简介:

今天我和家人来到西贡码头,看到很多五颜六色的渔船停泊在岸边,船上放满一盘盘活蹦乱跳的鱼虾,渔民叔叔在船上高声叫卖,好像一个海上的小市集,多热闹啊!我第一次看到这种买方式,真有趣又新奇!我希望拍下这张照片,记录城市角落里还有的渔民生活文化,让更多人见到和认识这些默默付出、用心生活的人。

呂天嵐 圣公会将军澳基德小学

作品名称:雨后阳光

作品简介:

在满心期待的旅程上,却遇上突如其来的大雨,难免心情有点失落,唯有静待这场大雨消失,我靠着窗边不知不觉地睡着。 。睡眼惺忪之际看到这美景,我急不及待把这眼前的画面拍下,原来看似不如意的时候,并不需害怕,只要保持积极及乐观,好事就一定等着我们。

歐陽燊 基督教香港信义会信爱学校

作品名称:《我的新闻日记》

作品简介:

【新闻报道】 「水上卡通巡游」吸引大批市民打卡!

本周,香港金钟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卡通巡游」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活动场地设有多个巨型充气卡通人物,包括大家熟悉的哆啦A梦、可爱兔仔和B.Duck 小黄鸭等,部分更是漂浮在水面上,十分吸睛。

现场除了有卡通装置,还设有摊位和打卡区,让大家可以拍照留念。不少小朋友都表示:「哆啦A梦好大只,好想摸渠!」即使当天下雨,大家仍然撑着雨伞热情参与。

主办单位表示,希望透过这次活动,为市民带来欢乐和童真。活动将持续至下星期,有兴趣的朋友记得把握机会!

陳雲迪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小学

作品名称:《从劏房学会的感恩课》

作品简介:

上个月,我跟随老师和同学们来到深水埗,探访居住在劏房的长者。怀着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我们踏进了那狭小的居住空间。

当我走进劏房,眼前的景象令我震撼:斑驳的墙壁、木柜被虫蛀得千疮百孔,闷热难耐的空气。在这残破不堪的环境里,连基本的煮食空间也显得拥挤不堪。看着这样的生活条件,我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感触——原来我一直是这么幸福的!

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感恩的重要,也更明白社会上仍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的关怀与支持。但愿这个世界能充满更多温暖与爱心!

陳樂晴 港澳信义会明道小学

作品名称:心之所向,根之所在

作品简介:

鳞次栉比的大澳水上棚屋,看似简朴,却蕴藏着先民的智慧。棚屋以木材和铁皮,巧妙地倚靠木桩支撑,竟然能年复年地抵御猛烈的台风,坚韧地屹立于波涛之上。而棚屋内,居民过着简朴知足的生活,温厚的人情与咸咸的海风交融,构成了大澳最动人的风景,令人格外神往。同时令我更想探索更多的香港历史文化。

冠军

黄漫澄 圣保禄学校

作品名称:Fireworks in the city

作品简介:

The image shows a stunning cityscape with beautifully lit fireworks marking National Day. Skyscrapers shine in the night sky, contrasting dramatically against the vibrant explosions above.

Below is a congested highway, prelude to the thrilling urban existence. Fireworks provide a festive atmosphere, symbolising unity, as the sparkling city lights reflect the energy and intensity of the celebration. This view is ideally capturing the mood of a celebratory festival, with urban sophistication woven into the fervor of National Day celebrations.

亚军

何思慧 啬色园主办可艺中学

作品名称:文化交流:尖沙咀的友谊瞬间

作品简介:

这幅图片于尖沙咀维多利亚港拍摄,捕捉了一群同学与外国游客的亲密互动。同学们热情地向游客介绍香港的文化环境,展现了本地人对推广旅游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国际理解,也加深了外国游客对香港独特魅力的认识。背景中壮丽的维多利亚港和城市天际线,为这次交流增添了视觉上的美感,彰显了香港作为旅游热点的吸引力。

季军

石睿男 迦密主恩中学

作品名稱:单行道中损坏的私家车

作品简介:

在8月17号的下午五时左右,在中环花园道的一个单行道,有一架私家车怀疑是因为天雨的关系,地面潮湿,不小心撞到旁边的石墙,轮軚和车头左侧被损毁,从而不能驾驶。撞车后便有警员到该地方处理,从图片可见,后面的巴士被阻塞在路上,引起交通不便。

优异奖

姚日軒 长洲官立中学

作品名称:城市记忆

作品简介:

双塔式大厦, 又称「井字型公屋」,华富村是最早落成的「井字型公屋」。大厦中央天井是留空,优点是空气流通, 门对门设计让邻里间更亲密, 缺点是采光差,占地面积大, 因此于1980年代停止兴建。遗憾的是, 随着华富村的重建,香港又将失去一项特色的建筑。 「井字型公屋」不单具有独特的建筑造型, 更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见证,希望相关部门在规划重建时, 可以考虑保护历史的特色。

戴柏熙 华英中学

作品名称:

台风突袭!爱民村半世纪老榕连根拔起,房屋署紧急施救:要让它重新站回社区里

作品简介:

台风“桦加沙”袭港,何文田爱民村保民楼前,那棵活了半世纪的印度榕被强风连根拔起,横在公园里,枝叶折损。

这树高30米、根粗得要几人合抱,是街坊的“绿色老友”——夏天乘凉、孩子嬉戏都靠它,以前台风从没伤到它,现在倒了,大家都可惜。

后来房屋署找专人来,修细树身、用办法让它复位,现在树重新竖起来了。何永贤局长还呼吁为树集气,街坊们都盼着它再长新叶,找回从前的温暖。

楊天朗 赛马会体艺中学

作品名称:街角、旺角、醒觉

作品简介:

每次途经旺角都会在天桥上看看花园街的排档,无论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商户们都会勤奋地把档口经营。他们的努力不但是为赚钱过活,还建成了一条特色的街道,不论游客或居民亦会光顾这里的档子。然而全球经济面对困境,香港亦不能独善其身,过往车水马龙的街道带着一点沉寂,应该如何走出这个困局呢?

郑凯晴 崇真书院

作品名称:风暴最前线

作品简介:

新闻报导中的风暴总是隔着萤幕,但当它在眼前爆发,感受截然不同。狂风卷起巨浪,猛烈地拍打着堤岸,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在安全距离外,市民纷纷举起手机,尝试记录这惊心动魄的一刻。这一幕让我意识到,新闻不再遥远,它就是我们亲历的现场。按下快门的瞬间,我们不仅是旁观者,更是时代的记录者。我的镜头捕捉的,不仅是风暴的力量,更是市民自发成为「记者」,为我城留下第一手历史印记的珍贵画面。

蔡晓晴 加拿大神召会嘉智中学

作品名称:别让垃圾弄脏大海

作品简介:

以前去去海边,能看见蓝色的海水和贝壳,我现在去有时会看到塑料袋飘在水里,沙滩上空的塑胶樽。这些垃圾被海浪卷走,会让小鱼、海龟受伤,海水也慢慢变脏。其实保护大海不难,我们去海边游玩时,把垃圾随身带走;少用一次性塑胶袋,多利用环保袋,学员的饮品瓶不要乱扔,拿去回收垃圾桶。大海是大家的,只要每人多注意一点,就能让他变回原来的样子。

冠军

莊佳豪 路德会西门英才中学

作品名称:勇气对我的含义

作品简介:

我原以为勇气是无所畏惧,是坦然地走向危险。直到一天,我与朋友遇到一位伤残者。我本想把口袋里的二十元给他,却因害怕被朋友嘲笑而退缩。此时,一位朋友却走上前,将仅有的钱给了他。果然周围响起笑声。我问他,你不怕被笑吗,他答,我知道会被笑,但我想帮他。那一刻我顿悟勇气并非毫无恐惧,而是在畏惧中依然选择行动。

亚军

吳建鋒 基督教香港信义会信义中学

作品名称:烟花闪耀维港 市民共迎新禧

作品简介:

2024年12月31日,香港市民、游客共聚维港两岸,等待着烟花升起的一刻与零点钟声响起的一瞬间。 「五……四……三……二……一,新年快乐!」伴随所有参与者互相祝福,属于2025年的时间便来临了。人们高举手机,为记录这绚丽烟花消散前的一刻,伴着人们对于生活的向往一同存在

季军

陈子乔 玛利曼中学

作品名称:火龙夜照别华富

作品简介:

器材:Sony A74 + Tamron 28-200mm

时间:2024年10月6日

地点:薄扶林华富村

华富屋村将面临清拆,最舍不得是这里的人情味。

年年前来,唯有这次的舞火龙让我热血沸腾,看到华富真正的灵魂。当传统火龙与萤光龙在夜空中交织时,整座屋村瞬间苏醒,每一扇窗户,每一道栏杆后,都是村民声嘶力竭的呼喊。他们的身影在香火烟雾中晃动,随着每一次「打龙饼」沸腾起来。

这次的告别舞吸引了不少外国面孔与摄影师,人人都希望透过镜头捕捉这片最后的光辉,而我也不例外。这不仅是民俗的传承,更是一场盛大的告别,是整条村一起呐喊的人情滋味。

舞动结束后,街角的士多依然亮着灯,供游客村民买枝汽水、吃串烧卖。我明白,有些记忆终将成为历史,但也会以另一种方式,在光影中获得永恒。

优异奖

李沐阳 香港紫荆书院

作品名称:那些笑脸教会我的教育真谛

作品简介:

这张照片是我今年在贵州榕江支教时,用三脚架按倒计时拍摄的。这次支教期间刚好有一天是我的生日,让这次支教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在这间教室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与积极的互动,是我支教路上最温暖的收获。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也让我明白,每一次陪伴都是双向的成长——我在孩子们眼中看到了对知识的渴望,他们也在我心里种下了关于责任与热爱的种子。支教于我,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旅程,更是一场治愈心灵、重塑自我的修行,让我在大山的纯粹中,找到了教育最本真的意义,也让我坚定了日后想做更多公益的想法。

冯谦朗 沙田培英中学

作品名称:传承

作品简介:

香港大坑舞火龙是一项承载着百年历史与文化记忆的民俗盛事。从历史起源于早年村民为驱邪祈福而举行的仪式,至今更成为社区提供凝聚力。舞动的火龙既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世代情感与记忆的传递,除民俗本身的独特文化外还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在喧嚣都市生活中感受温暖和力量。

鍾讚培 基督教中国布道会圣道迦南书院

作品名称:《谁可依归》

作品简介:

夜幕低垂,老妇被生活折腾后,落泊地回到她唯一的依归。拼命超过半个世纪,陪伴她的,只有孑然一身、流离失所;守护她的,幸有身边杂物、皑皑白鬓;支持她的,却有无情钢闸、冰冷数字。有人无瓦可遮头,有铺无人可进内;因此我们更要努力,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令他们有所依归,亦再也拍摄不到这类照片。

嚴振亮 天主教喇沙会张振兴伉俪书院

作品名称:黑夜中的火龙

作品简介:

今次是我第一次拍摄大坑舞火龙。这项传统可追溯至19世纪,当时居民以插满线香的火龙驱赶疫症。时至今日,由三百多位健儿引领一条插满数以万计的长寿线香的火龙,穿梭大坑的大街小巷,祈求街坊合境平安。这种特别的传统文化喺真的难能可贵,我们要好好传承这种文化,把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

黃海琳 梁式芝书院

作品名称:新年烟花夜

作品简介:

烟花绽放的夜晚,耳边的人们的欢呼声,眼里的是漫天璀璨。绚烂的烟火不单点亮了寂静的夜空,还点亮了新年的热闹气氛,十分令人陶醉!当时的那份温暖,即是现在隔着屏幕,它也像一颗小火星,点燃我心中对这美好夜晚的怀念。同时,它亦提醒我要珍惜那些时刻,只因它们终究会变成回忆,一去不复返。因此,我学会了珍惜,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人、事、物,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更没有后悔的机会。

冠军

劉梓星 香港城市大学

作品名称:同行

作品简介:

某天中午,我独自在深水埗街头漫步,突见一位女士倒在马路旁,头部流血,似遇意外。路人立即上前扶助,附近西九龙健康中心职员更推轮椅迅速赶至,将她护送离开。烈日当空,众人撑伞围护,医护细心照料,这感人一幕完美诠释香港狮子山精神。陌生人见义勇为,医务人员尽忠职守,互助互爱不分彼此。照片捕捉的这瞬间,让我深刻体会,日常街头,原是人性光辉闪耀之地。身边小事,往往映照大爱。在快节奏都市,这样的温暖如阳光,驱散不幸阴霾,注入希望生机。这不只是一桩意外,更是香港精神的独特印记。

亚军

樊德智 香港中文大学

作品名称:雨下萤光

作品简介:

台风「桦加沙」来袭后,香港各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灰蒙蒙的雨天,我在屋檐下看见一名清洁工人冒雨在街道上默默耕耘。她身穿萤光制服,宛如一只发光的萤火虫,在雨下显得格外耀眼。这些在我们身边尽力付出的无名者正是真正的城市英雄。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一点一滴用汗水缝合着风雨为城市带来的伤痕。

季军

曾德宜 香港中文大学

作品名称:人流中那定格的

作品简介:

照片摄于25年初秋的旺角街头。每次经过旺角站E1出口,总会见到行乞者。

街上行人来去匆匆,不曾有人为他停步。照片以慢快门拍摄,行人身影因移动而模糊,唯有乞丐是清晰的主体。

他就这样,静静的定格在茫茫人海。

优异奖

梁汶谦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

作品名称:化大士

作品简介:

此作品拍摄于古洞烟寮区 因古洞区将会发展因此2025年很可能是古洞最后一年的化大士

这张照片捕捉了一场充满传统与活力的化大士仪式,火焰熊熊燃烧,照亮了夜空,展现出一种神秘而震撼的氛围。中央的祭坛装饰精美,象征着文化的深厚根源,周围的人群参与其中,手中持着工具,仿佛在与火共舞。照片运用光影对比,突显了火的动感与人群的热情,同时保留了仪式的神圣感。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场文化的传承,反映了社区团结与信仰的力量。

趙家賢 香港城市大学

作品名称:兼善

作品简介:

摄于兼善里,深水埗仅存即将重建的巷里社区。半世纪风霜刻在斑驳墙上,曾几何时,孩童笑声回荡巷弄,老人摇扇闲话家常。如今,高楼环伺,旧邻搬离,唯剩我静守回忆。岁月如刀,剥落我的青砖,阳光照不进,灯火也熄灭了,亦留不下当年的温暖。老人临摹我时,眼中带泪,手颤画笔,仿佛在追寻那逝去的时光。我多想再听一声市井喧闹,却只能在沉默中,守着这片属于老香港的唏嘘。

林志軒 香港城市大学

作品名称:落寞新光

作品简介:

新光戏院位于北角,开启于1972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电影院,以放映各类本地和国际电影闻名,更对香港粤剧文化有深厚影响,在粤剧有如狮子山地位一样,多位粤剧名伶亦曾在此表演,包括新马师曾、白雪仙。随着数位化和其他娱乐的兴起,新光戏院于本年3月3日停业,成为香港文化历史的一部分,而部份粤剧也会去到戏曲中心继续上演。

李梓萌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

作品名称:《在文明边缘翻阅文明》

作品简介:

城市地下通道的角落,废纸板与塑料瓶堆叠成一片“灰色荒原”。一位拾荒老人正俯身其间,粗糙的指腹抚过书本泛黄的纸页,这是他连接远方世界的窄桥,也是追寻生命意义的具体实践。

身旁瘦弱的流浪狗与他形成微小的支持系统,诠释着边缘群体间最质朴的情感联结,也藏其被隔绝于公共文化和精神滋养外的无声困境。

刘博玮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

作品名称:《一手生活,一手爱》

作品简介:

午后的街头,一位年轻母亲骑着电单车送餐,怀中抱着熟睡的孩子。她一手握着车把,一手轻护孩子的头,穿梭于车流之间。这一幕让我明白,新闻不仅存在于国际大事,也藏在城市角落的每一份坚持与温情。这位母亲的背影象征着无数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她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爱,让平凡的瞬间也能成为值得记录的新闻故事。

颁奖典礼将于稍后公布,有关详情我们会联络个别得奖者。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致电2205 2226 / WhatsApp:5443 0338 / 电邮:hknecompetition@hkne.org.hk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