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his event has passed.
香港新闻博览馆举行「精神健康:长者释怀之道与传媒的正面力量」讲座 探讨长者如何保持精神健康
2025.7.12 @ 15:00 - 16:30

长者面对生活上的转变,如何保持精神健康? 香港新闻博览馆于今天 (7月12日 ) 下午请来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人口健康讲座教授叶兆辉教授及香港精神健康促进会主席陈仲谋医生分享长者如何保持精神健康,以及传媒发挥的正面力量。
叶兆辉教授指出,本港面对人口老化问题,现时每四人便有一位是65岁或以上的长者。他们面对精神、家庭及身体上的问题,而长者的自杀率亦持续高企。
他认为,精神健康与生理健康息息相关,小区需要有不同措施支持,包括情感支持、建立一个长者友善具幸福感的小区,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当遇到问题时,也要自动寻求协助。此外,长者有充足的睡眠、运动也有助保持精神健康。
他又提到,传媒在精神健康的议题上可发挥正面作用,报道长者在小区上鼓舞的故事。在处理有关自杀新闻时,避免令人不安的标题、图片及影片,也要小心处理名人自杀的报道,以免有模仿效应,并在报道时提供求助信息及担任公众教育的角色。
陈仲谋医生表示,长者长寿不一定代表快乐。他们面对身体、财政开支等困扰,退休后的生活也会感到空虚,亦出现「空巢症候群」例如子女移民海外,以及面临丧失亲友等问题。
他认为,长者在退休后应该「退而不休」,充实自己日常生活,也可以再发展新事业。当面对压力时,也要及时找出压力的根源,透过社交活动、运动及旅行等方法减压。
他提倡「精神疫苗」:「运动破愁城;社交灭心魔;远离烟酒毒;识食见艳阳;睡眠十一七;生活不用急;手机适量用;家庭要和洽」,建议市民培养正向心理和乐观思维,增强抗压力。
另外,香港新闻博览馆展出「你我的精神健康」专题展览,关注港人的精神健康,以及让公众了解可以如何寻求协助及支持。欢迎市民参观。
图片说明:
图一: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讲座教授人口健康叶兆辉教授表示,本港面对人口老化问题,现时每四人便有一位是65岁或以上的长者,情况令人关注。
图二:香港精神健康促进会主席陈仲谋医生指出,长者长寿不一定代表快乐。他们面对身体、财政开支等问题,退休后的生活也会感到空虚。
图三:香港新闻博览馆举行「精神健康:长者释怀之道与传媒的正面力量」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