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記者的日常」講座
「鐵腳、馬眼、神仙肚」,前線記者的日常工作是如何?入行又需要具備甚麼條件?
「鐵腳、馬眼、神仙肚」,前線記者的日常工作是如何?入行又需要具備甚麼條件?
一個總編輯如何同時負責及管理中英各兩份報章? 當中又有哪些苦與樂?
一名成功的公關是如何應對危機? 當中需要具備甚麼條件?
香港最早期的中文報業有哪些報章? 當中的發展過程是如何?
財經新聞背後的工作是如何? 當中又有甚麼機遇和挑戰?
在大數據時代,社交媒體上充斥著不同資訊,我們可以如何分辨?
九月初,本港受著超強颱風及黑色暴雨的來襲。隨著全球暖化,極端天氣的情況愈來愈頻密,情況令人擔心。香港新聞博覽館於今天(9月30日)舉行「極端天氣的應對及啟示」講座,邀請了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先生與大家分享極端天氣、氣候變化及環保議題。
香港是個多元社會,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人士,要建立共融和諧的社會有賴各個群體彼此尊重,消除彼此之間的標籤與誤會。香港新聞博覽館於今天(10月21日)舉行「推動多元文化,建立共融和諧社會」講座,邀請了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葉柏強醫生、平等機會委員會委員、中學副校長利哲宏博士及理工大學應用及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黎可欣博士與大家討論共融議題。
香港新聞博覽館今日 (11月18日) 舉行「流感及新冠疫情的啟示」講座,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列汝儉列黃瑞容基金教授(健康科學教育學)孔繁毅教授分享流感及新冠疫情的最新發展及啟示。
香港新聞博覽館於12月2日 (星期六) 舉辦專題講座,請來香港體育學院主席鄧竟成先生、香港賽馬會公司事務總監譚志源先生、香港女子劍擊運動員江旻憓女士及香港前乒乓球運動員趙頌熙先生出席分享會。
香港新聞博覽館將於2月3日 (星期六) 舉辦專題講座,請來香港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先生拆解騙徒技倆,提高市民防騙抗疫能力,讓公眾認清騙徒真面目, 加強對付。
近年精神健康問題引起社會關注,市民可以如何保持正面積極的心境,社會各界應如何提供支援? 香港新聞博覽館於今天(3月23日) 舉辦專題講座,請來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教授,以及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副總監、精神科專科醫生廖廣申醫生拆解精神健康問題。
香港新聞博覽館於4月27日舉辦專題講座,請來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以「在變局中開新局」為題講述本港經濟的最新情況、 面對的挑戰及如何應對。
人工智能已成為全球發展趨勢,加速了資訊的收集及傳播,同時其真確性亦使人擔憂。香港新聞博覽館於今天(5月4日) 舉辦專題講座,請來大數據治理公會召集人及數字化經濟委員會成員車品覺先生講述人工智能的最新發展,市民可以如何應用相關技術,以及正確分辨有用真實的資訊。
社區對流感的免疫力偏低,專家指出今年的夏季流感季節很大機會出現「雙高峰」,加上新冠病毒出現新變異株,市民可以如何應對? 香港新聞博覽館於今天(5月25日) 舉辦專題講座,請來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列汝儉列黃瑞容基金教授(健康科學教育學)孔繁毅教授講述夏季流感與新冠肺炎的最新情況。
香港新聞博覽館於今天(6月1日) 舉辦專題講座,邀請了政府新聞處前助理處長譚錫揚先生、南華早報前採訪主任陳家耀先生與大家一同回顧昔日與陳橋先生的工作點滴及他的新聞攝影作品,並由香港新聞博覽館前行政總監許友明先生擔任主持。
全球暖化持續,極端天氣愈趨頻繁,香港新聞博覽館於6月29日 (星期六) 下午請來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先生分享氣候變化的影響。
香港新聞博覽館將於9月21日 (星期六) 舉辦專題講座,介紹香港早期報業發展、報業先驅陳言的背景及其創辦《香港華字日報》的經過,並透過新聞個案研究,揭示《香港華字日報》的編採特色,以及比較陳言與王韜在編輯《香港華字日報》及《循環日報》上的異同。
根據政府數據顯示,每七位香港人便有一位可能有精神健康問題,例如抑鬱症或焦慮症等。香港新聞博覽館於今天 (11月16日 ) 下午請來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教授及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陳仲謀醫生探討港人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問題,以及讓公眾了解可以如何尋求協助及支援。
香港新聞博覽館於12月8日 (星期日) 舉辦「老總生活日常 - 懷念鄭明仁」專題講座。邀請《星島日報》執行總編輯(北美) 陳偉文先生、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教授蘇鑰機教授、香港新聞博覽館前行政總監許友明先生及新聞博覽館副主席陳淑薇女士與大家一同緬懷鄭明仁的傳媒工作及生活點滴。
The Hong Kong News-Expo celebrated its 6th anniversary today (January 18) and invited Mr Paul Lam Ting-kwok, Secretary for Justice of the Hong Kong SAR, to officiate the celebration event and engage in a dialogue with Ms May Chan Suk-mei in the anniversary forum.
The Hong Kong News-Expo held its “Sixth Anniversary Commemorative Stamp Design Competition Awards Ceremony” and the “New Opportunities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New Path Enabled by Technology” forum on April 5, and invited Mr Paul Chan Mo-po, Financial Secretary of the HKSAR to officiate the ceremony and speak at the financial forum. The event attracted around a hundred guests from the education, media and other sectors.
今年是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香港新聞博覽館將於5月10日 (星期六) 舉行「孫中山先生與香港報業 」講座,由資深新聞從業員陳偉文先生及海濱文化導賞會幹事李世業先生與大家一起探索孫中山先生在香港辦報的緣起和歷史,以及與香港報業的關係。
香港新聞博覽館今日 (6月1日) 舉行「大學新聞教育的實踐與前景」講座,浸大傳理學院新聞系系主任李文教授、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教授蘇鑰機教授及及兩位院校的同學分享新聞教育的實踐元素及前景。
適逢《華僑日報》創刊一百周年,香港新聞博覽館特意舉辦「《華僑日報》百年紀念點滴」講座,邀請新聞史專家、學者和資深傳媒人跟大家分享《華僑日報》的歷史有趣二三事。
長者面對生活上的轉變,如何保持精神健康? 香港新聞博覽館於今天 (7月12日 ) 下午請來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人口健康講座教授葉兆輝教授及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陳仲謀醫生分享長者如何保持精神健康,以及傳媒發揮的正面力量。
香港新聞博覽館於7月19日 (星期六) 舉辦專題講座,請來大數據治理公會召集人及數字化經濟委員會成員車品覺先生講述人工智能的最新發展,市民如何更好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 提高生產力。
隨著人工智能科技急速發展,市民應用人工智能更為普及,同時也存在私隱風險。香港新聞博覽館於8月2日 (星期六) 舉辦專題講座,請來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女士講述人工智能時代的私隱新挑戰,及如何保障個人資料私隱。
近年騙案不斷上升,騙徒手法層出不窮,市民如何減低受騙風險?香港新聞博覽館將於8月9日 (星期六) 舉辦專題講座,請來警務處助理處長 (公共關係) 陳思達先生及警務處商業罪案調查科反詐騙協調中心警司李蔚詩女士講述最新網絡及電話騙案手法,提升市民防騙意識。
第15屆全國運動會將於11月舉行,本港將承辦八個競賽項目,香港新聞博覽館於8月16日 (星期六) 舉辦專題講座,請來香港體育學院主席鄧竟成先生、體育專員蔡健斌先生、全國運動會統籌辦公室主任楊德強先生及兩位現役及退役精英運動員,分享香港體育發展前景及由兩名運動員講述如何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