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地震倖存者謝海峰與潘德鄰醫生分享逆境自強
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12月17日)舉辦講座,邀得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倖存者謝海峰和潘德鄰醫生分享逆境自強。現已成為出色舞者的謝海峰,在潘醫生古琴伴奏下表演舞蹈,是兩人首次同台演出。是次活動吸引了近百人出席,包括中學生、大學生、家長、教師、校長、病友、社工等。
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12月17日)舉辦講座,邀得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倖存者謝海峰和潘德鄰醫生分享逆境自強。現已成為出色舞者的謝海峰,在潘醫生古琴伴奏下表演舞蹈,是兩人首次同台演出。是次活動吸引了近百人出席,包括中學生、大學生、家長、教師、校長、病友、社工等。
香港新聞博覽館舉辦「疫情下工作之日常」網上講座,邀得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及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及商業電台新聞及公共事務部記者馮天蘭、明報資深攝影記者及助理圖片編輯鍾林枝出席。
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12月27日) 舉行「從擺地攤到網購」網上講座,邀請香港新聞博覽館顧問鄭寶鴻先生及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黃鳳嫻女士與參加者穿梭時空,從上世紀初的地攤文化開始,到室內街市、超市大行其道,再到當下網購盛行的年代,暢談這百年以來港人生活面貌及購物習慣的轉變,亦會和大家分享如何做個精明消費者,分辨網上資訊的真偽。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一年,不少人生活、學業、工作及收入都大受影響,部分人漸漸出現抗疫疲勞,引致不同程度的情緒壓力。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1月17日)舉行「與疫同行」網上講座,邀請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及臨牀心理學家黃蔚澄博士,以及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醫生與參加者一同對抗「疫」境,拆解各大情緒病的警號,並分享抒緩情緒壓力的方法,協助港人在疫情下發揮正能量,尋找出路。
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2月6日)舉行「疫苗知多少」網上講座,邀請兩位2019 冠狀病毒病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成員介紹各款疫苗對不同人士的有效性及副作用等專業和正確知識,有助公眾明辨媒體選擇適合自己接種的疫苗, 同時亦讓公眾了解和分辨來自不同平台有關疫苗的訊息。
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2月17日) 舉行「創科抗疫」網上講座,邀請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先生、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兼任創業中心主任陳雙幸教授分享業界如何運用創新科技,研發不同的抗疫產品,助市民面對疫情。
香港新聞博覽館於3月14日舉行網上講座,邀請了三位講者分享「新聞編採報道與公眾意見的關係」。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香港新聞博覽館於本月下旬展出「香港戰疫」專題展覽,與市民回顧香港百多年來爆發過的多場疫症,並於今天(3月28日) 舉行「疫症知多少?疫苗知多少?」網上講座,希望透過專家學者所言,引領公眾對現時網上及坊間流傳關於疫苗的資訊,作有效選取、評估和理解,從而培養公眾的傳媒及資訊素養。
一場疫症改變了市民的生活模式,小朋友要以視像形式上課,未能好好享受校園生活,而屬高危一族的長者則時常困在院舍或家中,變得沉默孤單。面對各種疫情訊息時,不同年紀的人士或會感到困惑。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4月17日) 舉行「長幼共融齊來分辨真假疫情訊息」網上講座,邀得專家分享長幼在疫情期間遇到的難題,以及如何辨清正確無誤的疫情資訊,讓長幼共同積極面對疫情。
俗語話「有圖有片有真相」,但隨着科技愈來愈發達,P圖效果幾可亂真,加上不同的裁剪、剪接和拍攝角度,意思可以大相逕庭。既然今時今日眼見都未為真,普羅大眾應如何辨別網上大量影像資訊的真偽呢?
新冠疫情反復無常,部分地區疫情出現反彈,早前更有變種病毒流入社區,市民難以分辨疫情的真假訊息。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5月23日)舉行「疫情下的Fact Check」網上講座,邀請專家學者分享接種疫苗及應對變種病毒等正確知識,以及如何查核及評估不同疫情資訊。
一項調查顯示,有四成多學生曾遇過網上欺凌。 起底、 公審、粗言穢語攻擊, 已成網上日常生態。究竟網上欺凌的風氣如何形成,當遇到時又如何應對?
近年全球暖化日益嚴重,極端天氣包括酷熱及暴雨等現象的出現亦變得頻密。此外,當遇上颱風、暴雨時,市民接收大量天氣資訊,或感無所適從,孰真孰假難以分辨。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7月25日)舉行「氣候變化的真相」網上講座,邀請專家學者分享全球氣候的變化及危機,以及如何有效地評估及選取正確的天氣資訊。
香港新聞博覽館於今天(9月25日)舉行「奧運雄心」專題展覽揭幕禮暨精英運動員分享會,由新聞博覽館主席陳祖澤先生、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楊德強先生及香港賽馬會主席陳南祿先生共同主持揭幕儀式。
香港新聞博覽館推出「奧運雄心」專題展覽以來,公眾反應熱烈。今天(11月6日)舉行第二場「奧運雄心」精英運動員網上分享會,邀請了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楊德強先生介紹本港體育政策及資源,以及兩位劍擊運動員分享奮鬥的心路歷程,包括於1996年亞特蘭大殘奧會賽事中取得四面金牌,被喻為「天下第一劍」的輪椅劍擊運動員張偉良,以及於2020東京奧運男子團體花劍取得佳績的劍擊運動員張小倫。
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11月14日)舉行第三場「奧運雄心」精英運動員網上分享會,邀請了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楊德強先生、香港賽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先生、東京奧運女子劍擊運動員江旻憓、東京殘奧射箭運動員危家銓、東京殘奧游泳運動員許家俊出席,分享體育政策及運動員的奮鬥過程。
今年12月25日,是日本攻佔香港80周年。香港新聞博覽館推出「日佔時期香港的民生及報業」專題展覽,以當年的報章報道及實物圖片,展示香港市民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歲月,以及本港報業,在日本軍政府統治下,如何應對。
香港新聞博覽館推出「日佔時期香港的民生與報業」專題展覽以來,公眾反應熱烈。今天(1月15日)舉行第二場網上講座,邀請了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鄭寶鴻先生及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哲學博士周家建博士分享日本攻佔香港的歷史故事,以及侵略者發動戰爭的可怕。
第五波疫情肆虐,坊間出現不少關於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資訊,孰真孰假市民難以分辨。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5月14日)舉行「中醫藥如何有助預防及治療新冠肺炎」網上講座,邀請了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卞兆祥教授與大家分享中醫藥如何對抗新冠疫情,以及康復人士調理身體的方法。
報業,是香港新聞業發展的先驅。在報業蓬勃的年代,大街小巷,報攤林立,反映新聞與市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近年網上購物及工作普及,網上騙案也愈來愈常見。香港新聞博覽館今天(7月17日)舉行「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免受騙」網上講座,邀請了香港警務處助理處長(特別職務)(支援)郭嘉銓先生,以及香港生產力局網絡保安及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主管周啟發先生,與大家拆解網絡安全問題,讓市民大眾認清真假網上訊息,以免受騙。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香港新聞博覽館推出全新專題展覽「傳媒.香港.廿五年」,以報章報道、圖片及短片等方式,與港人一同回顧過去25年來本港傳媒大事及變化,讓公眾了解傳媒業的發展。
網上流傳不同虛假訊息內容,市民如何分辨真偽? 又應否轉發相關訊息?
網上訊息內容泛濫 ,市民可以如何有效地選取正確有用的資訊?
市民關心的不同社會議題 ,電視公共事務節目是如何製作及探討?
市民關心的世界大事、國際局勢,都流傳不同的訊息內容,我們可以如何從這些資訊中,找出真相?
網上虛假訊息不斷流傳,市民可以如何分辨真假內容?
在數碼時代下,新聞媒體尋求營運上的轉變時,可以如何堅持新聞專業,又把握數碼化的科技及機遇﹖網上虛假訊息傳播迅速,業界又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