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Events

« All Events

  • This event has passed.

香港新聞博覽館舉行「智勝騙局 • 提升市民防騙意識」講座 講述最新網絡及電話騙案手法

2025.8.9 @ 15:00 - 16:30

近年騙案不斷上升,騙徒手法層出不窮,市民如何減低受騙風險?香港新聞博覽館於8月9日 (星期六) 舉辦專題講座,請來警務處助理處長 (公共關係) 陳思達先生及警務處商業罪案調查科反詐騙協調中心警司李蔚詩女士講述最新網絡及電話騙案手法,提升市民防騙意識。

 

陳思達先生表示,近年全球騙案持續上升,騙案金額達一兆美金,其中三分之二在亞洲發生。騙徒利用社交媒體、即時通訊工具及人工智能技術,使詐騙更逼真。騙案更涉及海外集團,令追查難度大增。2024年全港共有44,480宗騙案,較2019年增加近五倍,騙案損失金額超過91億港元。今年首五個月最常見的騙案為網上購物騙案,涉及5,552宗,例如在網上平台假扮買家,售賣演唱會門票,收款後便失去蹤影。其次是電話騙案共錄得2,574宗,包括假冒官員,聲稱受害人涉及洗黑錢等個案;求職騙案共有2,148宗;投資騙案亦有1,849宗,損失金額是最多,接近12億港元,包括虛假投資平台、加密貨幣騙局等,受害人亦不乏專業人士。陳思達提醒,雖然今年騙案升幅有放緩,但市民不要掉以輕心。

 

李蔚詩女士講述了本港最新的詐騙陷阱。在網上購案騙案中,騙徒通常會在社交媒體發布虛假商品帖文,以優惠價格吸引買家,但後來會以各種理由拒絕當面交收,要求買方先存入貸款或全額付款,在收款後便失去聯絡。她又表示有騙徒在網上拍賣平台假扮買家,要求賣方點擊連結進入詐騙網站,提供銀行戶口以收取款項,其戶口隨即被盜用,蒙受損失。她呼籲市民切勿隨意點擊電郵、短訊或網頁連結,及將個人信用卡等資料輸入不明來歷的網站。

 

而在電話騙案當中最常見的個案是假冒官員,騙徒利用「假冒來電顯示技術」冒充政府部門、物流公司、電訊公司等機構,訛稱受害人牽涉內地的「刑事案件」,再將電話轉駁至假冒的內地公安部門。騙徒更偽造官方文件及網站,令受害人信以為真,期間更要求受害人保密,阻止受害人向第三方求證。當受害人按指示提交個人資料及銀行資料,存款戶口隨即被盜用。她強調,內地公安不會致電市民,也不會要求付款,市民不要輕易相信不明來源的電話號碼或陌生人,如有懷疑應向官方機構核實。

 

另外,近年涉及「刷單」的求職騙案有上升趨勢,騙徒通過即時通訊軟件,隨機將市民拉入群組,聲稱只需「刷單」即可賺取佣金。初期騙徒會兌現承諾,將購物金額及佣金轉帳給受害人,以獲取信任。但當受害人墊支更多金錢進行大額購物,騙徒便會以不同藉口拖延付款,並繼續騙取受害人金錢。

 

李蔚詩又提到投資騙案的手法,騙徒假冒投資專家,分享賺錢秘訣。騙徒之後誘導受害人下載虛假交易平台應用程式以進行交易。初時受害人可成功提取利潤,令他們信以為真,繼續在平台加大投資金額。李蔚詩表示,反詐騙協調中心持續更新的虛假投資平台名單,讓市民提高警惕,不要輕信網上認識的所謂「投資專家」的內幕消息。

 

李蔚詩又指,警方會繼續加強在情報,執法,宣傳敎育等各方面的工作,提醒市民時刻保持警覺,善用警方提供的防騙工具,包括18222防騙易熱線及防騙視伏器,提高防騙意識。

圖片說明:

圖一:香港新聞博覽館舉行舉行「智勝騙局 • 提升市民防騙意識」講座。

圖二:陳思達先生表示,近年全球騙案持續上升,今年首五個月本港最常見的騙案為網上購物騙案,涉及5,552宗。

圖三:李蔚詩女士講述了本港最新的詐騙陷阱。

Details

Date:
2025.8.9
Time:
15:00 - 16:30
Event Categories:
,
返回頂端